常常遇到這一類的患者,當就診時被問及「是否在半夜起床、或是久坐之後突然站起時,腳跟著地便痛得哇哇叫?」時,會又詫異又驚喜的回答我說「對啊,你怎麼知道?!」

走路時腳底會痛,嚴重時腳跟不能著地,小腿變得僵硬,有明顯壓痛,足部屈伸活動時酸痛加重,足底部脹痛難忍;尤其是在半夜起床或久坐之後站起來要行走時,足跟便痛得無法著地,只能用前腳掌一跳一跳的,這些症狀,就是典型的「足底筋膜炎」,或是「跟腱腱(筋)膜炎」。

以解剖角度來看,跟腱是人體中最強大的肌腱,長約15釐米,它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聯合,其作用是使足部穩定力量更為強大,為行走跑跳的主要肌肉傳導組織。由於久站或是經常上下樓梯等活動,都會拉到小腿肌肉,使小腿酸痛、疲勞、腫脹,久而久之小腿肌肉產生硬塊,足底就會痛。所以此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職業婦女、經常久站勞力工作者、以及時常跑跑跳跳的學生或運動員。此外,這也是需要長時間以蹲姿或高跪姿工作者的最痛,例如從事水電、裝潢、木工或是洗碗工。

常有患者前來就診時表示,腳底痛是不是長骨刺?需不需要照X光?最好是馬上做腳底按摩或是藥膏直接貼在腳底,看能不能馬上不痛。通常筆者會對患者解釋,這並非長骨刺,需先治療2~3天,看看症狀改善的程度。依照筆者的治療方式,先舒緩小腿肌肉的緊繃,釋放潛藏於此的壓力,再針對比目魚肌與腓腸肌之間或上下的硬塊進行推拿治療,如此便可使足底的筋膜放鬆休息,達到緩痛的效果。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,藥布或藥膏是貼在小腿間之肌肉與韌帶,而不是腳底,可別以為痛哪裏就是貼哪裡,找到發病部位才是治療關鍵。
~本文刊載於93年9月7日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"足底筋膜炎 小腿先紓壓"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blue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