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美的女性,是否會為了小腿後面那些花花綠綠的斑紋感到憂心?其實那就是「靜脈曲張」,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血管疾病。可別以為久坐或久站之後腿部產生酸麻腫痛是正常的反應,為了健康與美麗,各位婦女朋友們可千萬不能小覷。

近期的中時電子報刊載「Dr.Lee健康樂園:現代人的隱形疾病—靜脈曲張」之系列報導,文中詳述了關於靜脈曲張的病因、症狀、療法與保健方式,有助於一般民眾對此疾病的了解。版主在此提出個人臨床療法,供各位看官參考。

※ 以下為原文摘錄:
季節變換時期,有些女性會在大腿、小腿肚的地方產生疼痛、腫脹感,甚至還會不定時的酸痛,必須藉由捶與拍打來減輕疼痛,檢查腿部也沒有撞擊的外傷,殊不知道這可能是靜脈曲張,血管所發出的警訊,情況嚴重將會威脅到生命。

根據美國靜脈曲張協會統計,大約有80%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會有靜脈曲張。而台灣預估每年大約有十萬人次,需要接受靜脈曲張治療,且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。究竟何謂靜脈曲張?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患有靜脈曲張?這些都是一般人較少注意到的事情。

腿部靜脈的功能是將血液由腳部逆地心引力輸送回心臟,因輸送的方向是逆地心引力而行,因此健康腿部的靜脈中間有一些瓣膜存在,其功用是讓血液只能向心臟輸送,防止地心引力逆流回腳底部。而另一個將血液由腳部送回心臟的力量,是在腳及腿部伸與屈所產生的幫浦作用。

但是如果因為長期久站或是其他因素,腿部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,壓力的增加使得瓣膜必須更努力防止血液回流,進而造成破壞,血液在不久之後淤積於腿部靜脈,產生疼痛現象。此外,腿部靜脈壓增加讓淺部靜脈擴張、扭曲變形,形成所謂的靜脈曲張。

一般而言,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可分為下列幾種:
1. 因懷孕造成
2. 長時間站立造成
3. 長時間坐著造成
4. 先天性或遺傳所造成
5. 服用荷爾蒙、類固醇造成
6. 外傷壓力等誘因造成

如何才能得知自己是否患有靜脈曲張?可從以下方法做自我檢查:
1. 腿部產生「酸、硬、脹、麻、腫、痛」等六大症狀
2. 無法久站久坐或是維持同一個姿勢超過20分鐘
3. 發現已經有大小腿、蘿蔔腿,腿部壓下去有腫腫的現象
4. 腿部已經出現青紫色、蜘蛛絲或樹枝狀的血管
5. 腿部異常容易感到疲倦
6. 腿部容易抽筋
7. 腿部有不自然的疼痛感
8. 腿部疲勞不易消失

如果發現上述症狀,盡速就醫。醫師會先測量腿部靜脈壓,檢測靜脈壓力以及瓣膜滲漏等數值是否超過標準。病情嚴重者,建議接受目前最安全的雷射顯微治療,改善腿部血管循環。至於病情輕微者,醫師會依照靜脈壓大小,建議選擇適合級數的彈性襪,做好完善的預防與復健。

※ 版主另類療法:
先從疏通小腿肌肉的壓力下手,就是由腓腸肌、比目魚肌、蹠肌與跟踺這些部位連帶造成的肌肉壓力。因為小腿肌肉緊繃,造成腿部血液無法順利回流,腿部靜脈壓增加讓淺部靜脈擴張,也就是說因為小腿肌肉緊繃,所以靜脈必須更努力收縮回流,所以靜脈才會擴張。建議平日的保健方式宜從舒緩小腿壓力著手,例如泡熱水澡、或是休息時將腿部抬高以利血液回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blue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