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市場賣水餃的張太太,生意好的不得了,也訓練出一邊包水餃、一邊找錢、但是也一邊甩手的「專業」動作。常常甩的那隻手,雖然配戴了護腕,但是張太太還是時常不自覺去按壓手腕,表情顯得十分痛楚。

細問之下,才知道她的手腕脹、麻、痛已有半年,去看國術館,推拿師父說是「筋路不好」,要常推拿,還要配戴副木半年以上才會好;去看西醫,則說是「腕隧道症候群」,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必須動手術,讓張太太惶恐不已。

其實,在感覺手部使不上力、毛巾扭不乾,或手腕脹、麻、痛時,可以做一下簡單的自我檢測:將雙手手腕向內彎曲,手腕相互壓迫形成直角,持續一至三分鐘,若手指會有發麻、刺刺的感覺,雙手放開後手指伸展無力,就可以確定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了。

腕隧道症候群可說是當紅的文明病,只要是經常從事手指、手腕關節活動者,例如打電腦、彈琴、護理人員、美容師、美髮師、廚師、市場工作人員,或是打網球、羽球、棒球投手等,都很容易發生。

基本上,會罹患腕隧道症候群,本身就是因為工作時間比休息時間長,造成手部血液循環不良,讓肌肉韌帶、肌筋膜緊繃缺氧,最後導致屈肌支持帶纖維化或硬化,手腕、手指的活動就無法靈活,不舒服的感覺就來報到了。

目前中醫的傷科手法可將緊繃的組織舒緩、鬆弛、潤滑,讓韌帶恢復延展性,手腕的正中神經才不會被周邊的筋膜組織韌帶給鎖死,再施以針灸或針刀療法,搭配活血化瘀湯,可有效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。

若是長期配帶護具而不去治療,有可能使該部位血液循環受阻,造成更深層的傷害。

~~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96/12/11健康醫療版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blue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