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網友Nico詢問》

您好:
我在網路上搜尋到貴版,我是個28歲的上班族,平常就是坐在辦公室內,體重約53kg,在10個月前接觸瑜珈後,就深深喜歡上它,從一星期作一次一個半小時,到後來幾乎每天都作,大約一個半月前我每天拉筋和作前後劈腿的動作,因為筋拉開後我能作的動作會更多,但隔天早上腳底板卻很痛,看了骨科醫師後,才知得了"足底筋膜炎",吃了藥休息半個月後有好轉我又開始作瑜珈,當然拉我不敢再作前後劈腿的動作,但隔天,腳還是發作了,我好洩氣,因為我從沒有其它的運動習慣,終於遇到了喜歡的運動--瑜珈而且願意有耐心天天作,但卻遇上了難纏的足底筋膜炎,而且作了網路上找到的復健方式以後,也無法改善,請問:
我真的一定要放棄作瑜珈嗎?沒有別的辦法嗎?請問這種症狀較適合看中醫還是西醫呢? 看了此篇文章我才知我作了白工,我把藥布貼腳底~呵..
得了這種病讓我覺得意志消沈~因為醫都醫不好~想出門又怕腳痛~真不想我的人生從此變黑白~救救我吧~~

ps.我作的復健方式:書田診所復健科提供一套運動治療法,包括足底筋膜按摩術、足底筋膜牽拉術及小腿肚牽拉術等 3大部分的足底保健操,患者只要按表操練,持之以恆即可遠離足底筋膜炎。來源:
http://care.cdnnews.com.tw/20060311/med/jkbj/733800002006031018195060.htm


《版主回覆》

感謝Nico的詢問。這裡要先說明一個概念,是所謂的「拉筋」,一般都以為,「筋」要「拉」才會「鬆」,筋拉開後當然會比較鬆,是因為運動之後身體變得溫暖,才得以「鬆」。但是我們往往在筋拉開後,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拼命拉,結果就造成隔天的不適。其實嚴格說來,在做任何的運動訓練時,「筋」是比較有彈性、延展性,而不是比較鬆;我們都知道肌肉是愈訓練愈「結實」,其實結實是一種「緊繃」,所以當小腿緊繃時再做拉筋的動作,對足底筋膜而言都是一種傷害,而非復健方式。而您所提到的「足底筋膜按摩術」,是針對原來的痛點牽拉已經受傷的筋膜,版主個人是比較不贊同這種復健方式。建議Nico可以按摩小腿,找出小腿肚緊繃的硬塊(是直條型的),加以熱敷、按摩,消除小腿的壓力,應該是比做按摩術、牽拉術來的有效。

至於您所熱愛的瑜珈,建議您練完瑜珈後,回家能讓小腿泡泡熱水,並用手去按摩小腿肚,尤其要做左右的「橫向」拍打按摩,因為練瑜珈的拉筋動作幾乎都是「直向」拉扯小腿肚,這樣只會把小腿上的筋肉血管愈練愈硬。至於看中醫西醫哪種比較有效,版主建議您看中醫,治療方法以消除小腿肚緊繃硬塊為主,並可搭配服用中藥六味地黃丸。如果Nico住在高雄,就歡迎您來找我,很希望有機會能為您診治。以上答覆希望您能滿意,若有任何問題歡迎繼續來信,祝您早日康復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blue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